年輕時從未想過進入紡織業,因緣際會進入之後發覺紡織業深不可測,且很多產品、創新、規模堪稱國際級的公司。從中領會到了作為國際級企業的運作系統與文化,也學習到行業前輩精實打拼的背影與風範。
以長纖領域而言,各世代新合纖、新新合纖的原料及加工,如:舞龍紗、Palace、濃染加工、Conjugate、side-by-side、海島絲…都分別在衣著時尚及家飾布領域各自輝煌數年。後來,台灣的功能性布料執世界之牛耳,佔比高達六成,原料迭代創新,帶動加工創新,在運動、戶外、瑜珈領域大放異彩。
近年中下游為降低成本或者接近市場紛紛外移,原本可供取法的歐美日原料廠家也逐漸凋零、不再創新,上游原料創新陷入困頓。超細丹的紗種及布料,大陸挾龐大的資金及最新設備緊追不捨。資深前輩一一退休,年輕人越少加入,都在在給台灣紡織業帶來極大的挑戰。
如今,在一片環保的風潮下,Bio-Base 及生物可分解的材料核心仍掌握於外商,台灣業者多仰賴 Recycle 材料。缺乏核心材料創新優勢之下,台灣紡織業除工廠外移、垂直整合到成衣段外,再創高峰之路仍待探索,挑戰可謂艱鉅。